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

《梁惠王上》共七章。
第一章开宗明义,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们都知道,“孔子讲‘仁’,孟子则经常‘仁义’并言”。如同“仁”是《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核心一样,在双音节词已经勃兴的《孟子》一书中,“仁义”便是孟子其人和其书的思想核心了。
第二章讲君主应与民同乐。反之,如统治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的基础上,人民拼了命也要反抗,君主也就乐不成了。
第三章是回应梁惠王说自己如何尽心尽意为国为民操劳的。孟子指出他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关键是要不夺民时去发动兼并战争,要让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孟子还教导惠王丰年要多收购粮食,灾荒年要开仓赈济。能做到这些,才是“王道之始”。
第四章先展示出一幅可怖的场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然后批判说:“此率兽而食人也!”统治者若如此,“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第五章面对梁惠王念念不忘报仇雪恨,仍教导他要行仁政,与民休息。
第六章教导梁襄王不要“嗜杀人”。
第七章更循循善诱,通过齐宣王的“以羊易牛”,指出这就是“仁术”;然后话锋一转:“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因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结论的得出,也就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以往,常有人说,儒家思想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我们看这整个《梁惠王上》,都是教导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与人民为敌的。又赵纪彬说,“教”是对奴隶的强制性训练,对贵族要用动词“诲”;本篇末章齐宣王却明明说道:“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梁惠王上》是给诸侯王定下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一准则和规范的总基调,我们在《梁惠王下》的《导读》中,用四个字给予了回答。
  • 1页17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