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翻译】
 
孟子晋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
 
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也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呢?’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里头,他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够多的了。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以‘仁’存心的人会遗弃父母的,也没有以‘义’存心的人会怠慢君上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39年,魏国都城由安邑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又叫梁惠王。他在即位最初二十几年内,使魏国在战国诸雄中最为强大。本篇名为“梁惠王章句上”,是因为《孟子》的篇名和《论语》一样,不过是择取每篇开头的一个重要的词或词组而已。“章句”是汉代经学家常用的术语,即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在这里,用作训解古书的题名。这里“梁惠王章句上”是东汉赵岐所著《孟子章句》的旧题,他把《孟子》七篇各分为上下两卷,所以这里题为“章句上”。
 
(2)叟:音sǒu,老先生。
 
(3)亦:意义较虚,有“也不过是”的意义;这一意义似乎也可译为“只”,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
 
(4)庶人:平民;庶,音shù。
 
(5)上下交征利:征,取。交,交互,互相。该词是由“交叉”义引申出交互、互相义,常用为状语。而“互相”义是双方(或多方)同时、一道(做某事),因此,训作“俱”,也即“都”,也差不离。在“上下交征利”这句中,译为“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无疑是较为准确的,而某书用“上下都追逐私利”来“纠正”之,则未达一间。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6)弑:以下杀上,以卑杀尊。
 
(7)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兵车一辆叫一乘;乘,音shèng。春秋战国时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大小强弱;战国七雄为万乘,宋、卫、中山、东周、西周为千乘。
 
(8)千乘之家、百乘之家:古代的执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拥有这种封邑的大夫叫家。
 
(9)苟:假如,假设,如果。
 
(10)餍:音yàn,饱,满足。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580503870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读后感:1、先有仁义,而后曰利;2、仁义就是最大的利益。孟子大概也像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一样,坚信自己的理念,后来人看来,有点虚伪啊,可能我们都没有那么伟大的理想。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见利思义,找义后利吧! 黄山松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现在没有对对方称“叟”的语境了,在文字之外,当有梁惠王和孟子说话时的态度,当时是居高临下还是诚心请教,是尊称还是今天的“你这个老头”,根据孟子斩钉截铁地不谈利益好处来看,梁惠王态度不好,另外,说到对一个国家的利,应该包含此国家里上至国君下至黎民都能得利,这本身就是孟子的义,此时梁惠王的利应该仅仅是如何对他好,而不是对所有人好,否则孟子开篇记录,岂不叫人说孟子的不是呢! 晓风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一段的精髓吧? 9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这里我没有读懂,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我也看翻译了,为什么没有理解。 Alex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孔子说,君子谓之义   小人谓之利 king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孟子此处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好为人师;二、否定利的作用。一、他自己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上来便劈头盖脸地一番训示,普通人况且受不了,生出反抗之心,又怎么指望在贵如梁惠王的人那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如此呢?况且人家问的是怎么利于国家,这应该得到赞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利于国家的事,就要不计生死地去做。孟子见梁惠王时心里肯定也是想着为魏国做一些有利的事的,怎么临了就变得如此“知行不一”了呢? 不贰先生 评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读到这段的人就要不自觉反思自己每日在苦苦思索与攀逐些什么东西。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