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言
首页
动态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全书
孟子生平
孟子的思想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当前位置:
主页
孟子
梁惠王章句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
【原文】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1,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2,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翻译】
孟子马上接着说:“如今王的好心好意足以及于禽兽,却不能及于百姓,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都拿不起,只是不肯下力气的缘故;一车子柴火都看不见,只是不肯用眼睛的缘故;老百姓不被保养,只是不肯施恩的缘故。所以,王未曾实行王道,只是不肯做,不是做不到。”
宣王说:“不肯做和做不到的样子有何不同呢?”孟子说:“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替老年人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是不肯做,不是做不到。王不行仁政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一类,而是属于替老年人按摩肢体一类的。”
【注释】
(1)挟太山以超北海:太山即泰山,北海即渤海。
(2)折枝:按摩肢体;枝,通“肢”。《孟子译注》:“古来有三种解释:甲、折取树枝;乙、弯腰行礼;丙、按摩搔痒。【翻译】取第一义。”我们取丙说。这主要因为甲乙二说除晚起外,均与当时语言实际不符。先看甲说。a.宾语或受事主语为人、兽或人兽身体一部分时,该“折”的“折断”义带有伤害性。b.宾语或受事主语为树木或物体时,该“折”的“折断”不是人类的自主行为,例如为风所摧折。“折取树枝”说显然与此不符。再看乙说。其说为“罄折腰枝,盖犹今拜揖也”。“腰肢”若为定中结构,指腰,其意义甚晚起,《孟子》时代无此义。若为并列结构,则【原文】为“折枝”,并无“腰”或其古字“要”;且当时“枝”也无“腰肢”义。丙说甚早,且古人多理解“折枝”为按摩,故从之。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上一篇: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下一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5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共
0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