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原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1帛矣。鸡豚狗彘之畜2,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3之教,申4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5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8;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9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每家都有五亩地的宅院,院里种满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绵衣了。鸡、狗和猪的畜养,不要耽误繁殖的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百亩的耕地,不要让他们失去耕种收割的时机,一家几口人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好好地办些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育他们,那么,须发斑白的老人也就用不着背负、头顶着重物奔波于道路上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平民百姓不受冻饿,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未有过的事。“
 
〔丰收年份〕猪狗能吃上人吃的粮食,却不晓得及时收购以备荒年;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没想到要打开仓库赈济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不怪我呀,怪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刀子杀了人,却说‘不怪我呀,怪兵器吧’有什么不同呢?王假如不去怪罪年成,〔而切切实实地去改革政治,〕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来投奔了。”
 
【注释】
 
(1)衣:音yì,这里是穿的意思。
 
(2)鸡豚狗彘之畜:鸡和猪、狗的畜养;畜,音xù,畜养,饲养。
 
(3)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庠,音xiáng。
 
(4)申:一再,重复。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白,须发半白,也写作“斑白”;负,背负;戴,顶在头上。
 
(6)王:音wàng,以仁义统一天下。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这句中“检”当读为“敛”。这句话的意思是,丰年时,谷贱伤农,狗彘都能吃上人的食物,当政者却不平价收买粮食,储藏之以备荒年。这样的解释,是颜师古对《汉书·食货志·赞》“孟子亦非‘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所作的解释。《汉书·食货志》“检”也作“敛”。但《孟子》赵岐《注》却解释为“不知以法度检敛也”,也就是不知以法度约束的意思。我们之所以从颜师古,是因为“检”之有法度义最早见于《荀子》,至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约束、限制义更是晚见于《论衡》。赵岐《注》显然是用汉代才有的意义解读这段话了。相反,“敛”的收藏、收捡义,在《孟子》成书的年代则较为常见。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道路,后来写作“途”;莩,音piǎo,通“殍”,饿死;饿殍,饿死的人;发,打开,这里指打开粮仓赈济。
 
(9)斯:这就。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242246291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唯孟子老子为天下余子皆为其私 梓姝.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斑白者负于道路也是指流民中的老者还是指老者背负着东西干活呢? 晓风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当政者的重要性。 晓风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彘【zhì】猪:狗彘不如。狗彘不食。 苹果树下的毛毛虫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       上有上行下效之责,下有趋安逐利之念,利民而德者,安能不强国~! weiming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七十者会不会是七十个人,五亩地养的家禽牲畜够七十个人吃肉 Grace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为什么是五十岁,四十岁不行么!我觉得会不会是百有五十,即百分之五十的意思? Vltal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农妇 山泉 有点田 cici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治理国家,还是要以民为本 暗夜晨曦 评论 “五亩之宅,树之以:王无罪岁。君王要有承担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