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

 《万章上》共九章。整个这九章都是孟子回答学生万章的问题。
第一章,讲舜的“大孝”: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不得父爱,仍“号泣于旻天”,“如穷人无所归”,只有得到父母的欢心才可以消除忧愁。
第二章接着第一章,先讲舜不告父母而娶,是因为告了便娶不成,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先斩后奏。然后讲舜明知父亲和异母弟要害死自己,在脱险后还装不知道,继续孝亲友弟。
第三章仍是这一主题,万章提问:“仁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对别人,就加以惩处;对弟弟,就封以国土?”万章所提,无疑是义正词严的,孟子接着的回答就有些曲为之说了,说什么“仁人对于弟弟……只是亲近他喜爱他罢了。亲近他,便想让他贵;喜爱他,便想让他富。把有庳国封给他,就是让他又富又贵。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却是个老百姓,可以说是亲近他喜爱他吗?”对这些,我们大可以置之一笑。舜对弟弟的偏袒自然不能服众,于是就流传着一些有关舜、瞽瞍和象的传言.
第四章是孟子对这些传言的辩诬。他一时激愤难忍,乃效其故智,和骂“南蛮舌之人”一样,骂起了“齐东野人”,类似长沙方言所谓“乡里二老倌”。
第五章阐明所谓天意,实际上是民意,这和西周以来的主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六章针对“禹的时候道德衰微,天下不传贤而传子”的传言来辩诬。孟子的解释,一是禹的儿子启贤,而接班人益辅佐禹时间尚短禹就去世,所以百姓都归向启而不归向益了。岂其然乎?恐怕永远成谜了。二是归结为天命。
第七章为伊尹辩诬:不是“以割烹要汤”,而是伊尹想要“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伊尹是想着“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所以“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第八章为孔子辩诬。针对“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的传言,孟子这次辩诬有理有据有事实,合情合理。
第九章为百里奚辩诬。针对“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的说法,孟子用一系列的反问句来为百里奚辩解,虽然气势极盛,咄咄逼人,在逻辑上却是不能自足的。
我们可归纳《万章上》为三个关键词:万章、舜、辩诬。
  • 1页15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