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于桐处仁迁义,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原文】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1,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2,于桐处仁迁义,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3,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4。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翻译】
 
“没有人很想做而竟做到了的,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竟来了的,是命运。凭老百姓的身份而得到天下的,他的德行必然要像舜和禹那样,而且还要有天子推荐他,所以孔子便没有得到天下。世袭而拥有天下,却被天所废弃的,一定要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无道,所以益、伊尹、周公便没有得到天下。伊尹辅佐汤推行王道于天下,汤死了,太丁未立即死,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丁的儿子太甲又继承王位〕。太甲推翻了汤的法度,伊尹便流放他到桐邑。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我怨恨,自我惩戒,在桐邑那地方,能够以仁居心,向义努力;三年之后,便能够听从伊尹对自己的教训了,然后又回到亳都做天子。周公未能得到天下,正好像益在夏朝、伊尹在殷朝一样。孔子说过:‘唐尧虞舜以天下让贤,夏商周三代却传于子孙,道理是一样的。’”
 
【注释】
 
(1)外丙、仲壬:甲骨文分别作“卜丙”“中壬”。
 
(2)桐:在今河南偃师西南。
 
(3)自艾:自我惩罚;艾,音yì,惩戒,惩治。
 
(4)亳:音bó,当在今河南偃师西。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希贤 评论 “莫之为而为者,天:不得不说孟子这里是不顾史实而强行为父死子继的传位制度做辩护了,前文孟子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如此天人共受之,后世君王才得以有天下。然而夏商周三代出现的昏君暴君是怎么来的呢?如果真是来自于天和人的赞同,怎么会有暴君呢?还是说天也是“近视眼”所以分不得善恶忠奸? lq 评论 “莫之为而为者,天:太丁未立:不是太丁未立即死的意思。是还没有立为天子,就死了。 蓝色天堂 评论 “莫之为而为者,天:“伊尹放之于桐”后又多了一句“于桐处仁迁义”。 知归 评论 “莫之为而为者,天:好像原文落下这句话了“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管理员回复: 缺失已补上 小鱼儿 评论 “莫之为而为者,天:其实启并不是贤主,但历史太久远,当年究竟如何得位谁又真的知道呢!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