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原文】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1。’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2。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3,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4,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5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翻译】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以五张羊皮的价钱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替人家饲养牛,以此来干求秦穆公。’是真的吗?”
 
孟子答道:“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徒编造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人用垂棘产的璧和屈地所产的马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宫之奇加以劝阻,百里奚却不加劝阻。他知道虞公是劝不动的,因而离开故土,搬到秦国,这时已经七十岁了。他竟不知道用饲养牛的方法来干求秦穆公是一种龌龊行为,可以说是聪明吗?但是,他预见到虞公不可能纳谏,便不加劝阻,谁又能说这人不聪明呢?他又预见到虞公将被灭亡,因而早早离开,又不能说他不聪明。他在秦国被推举出来,恰逢其时,更知道秦穆公是一位可以一道有所作为的君主,因而辅佐他,谁又能说这人不聪明呢?当上秦国的卿相,使穆公声名赫赫于天下,而且流芳后世,不是贤者,能够做到这些吗?卖掉自己来成全君主,乡村中洁身自爱的人尚且不肯,反而说贤者愿意干吗?”
 
【注释】
 
(1)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为了帮助理解,将这两句话稍加改动:百里奚以五羊之皮自鬻于秦之养牲者,食牛以要秦穆公。食(sì),给……吃;食牛,即给牛吃,喂牛;要,音yāo,要官做。
 
(2)“晋人”至“以伐虢”:垂棘,晋国地名,今未详所在;屈产之乘,屈地所生足以驾车的良马;假道,借道,借路。
 
(3)去之秦:离开(虞国)到秦国去;去,离开。
 
(4)“曾不知”至“为污也”:曾,竟然;干(gān),求。
 
(5)有行:有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932507554 评论 万章问曰:“或曰::是真的又怎么样,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忍辱纳垢,孟子何必辩之? 同尘 评论 万章问曰:“或曰::万章篇上的诸多疑问有个共性,都是“好事之人”用世俗、势力的眼光评价圣贤,他们往往从结果出发,忽略了仁义,凡以利入手,观点特别能打动小人,与不坚定的君子!而孟子单独用这么多文字来议论,也是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荀子.正论篇》也是如此。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