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

《公孙丑下》共十四章。
第一章讲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读者一定耳熟能详。
第二章指出君主对于他的老师应有的态度——“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如有什么要商量,就到臣那儿去。”
第三章则提出了接受外国君主馈赠的原则是,一定要有接受馈赠的理由。
第四章一是指出地方官的责任是让百姓生活安定,二是他应当能够接受批评。
第五章提出负有责任者应当尽责。
第六章表明孟子对盖大夫王的态度,后者在其他篇还会上场,读者可注意孟子是如何反驳他的。
第七章表明了“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的态度,只要不越礼,厚葬是不为过的。
第八章指出燕国有错可以讨伐,但不是任谁都能去讨伐,正如罪人必须由法官治罪一样。
第九章表明君子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错即改,不能文过饰非。
第十章表明自己既已辞官,就不会恋栈,不会像那“想把整个市场的利润一口独吞”的“贱丈夫”一般。
十一章还是指出君主对于长者贤者应该尊重。这与第二章的主旨接近。
十二章向尹士解释自己为何离开齐国时并不干脆,是因为对在齐国推行仁政仍抱有希望。孟子的一番解释让尹士很惭愧,说:“士诚小人也!”据说这还是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得名的由来。
十三章虽短,内容却很丰富。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2.“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最末一章,可和第十章合参,进一步表明自己为何不接受俸禄的缘由。《公孙丑下》和《公孙丑上》一样,内容丰富而驳杂,如果非要抽绎出主题,那么就叫“原则”好了。原则决定了责任,原则决定了态度。因此,也可以把《公孙丑下》归纳为以下三个关键词:原则、责任、态度。
  • 1页17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