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狐媚之色,耳朵不听淫荡之声。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混乱,就退居乡野。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都不忍心去居住。他认为同乡下人相处,就好比穿戴着礼服礼帽坐在泥地炭灰之上。就在商纣的时候,他住在北海边上,期盼着天下...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可耻,也不因官小而辞掉。立于朝廷,见有贤人,从不隐瞒,但一定按自己的原则办事。弃若敝屣之时,他不怨恨;穷苦困厄之际,他不忧愁。同乡下人相处,高高兴兴地不忍离开。〔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边上一丝不挂,哪能就弄脏我呢?所以闻知柳下惠高风亮节的人中,胸襟狭小的变宽...
孟子又说:伯夷是圣人之中清白的人,伊尹是圣人之中负责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之中平和的人,孔子则是圣人之中识时务的人。孔子,可以叫他为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就像先敲青铜镈钟,最后用玉制特磬收束一样。先敲镈钟,是节奏条理的开始;用特磬收束,是节奏条理的终结。条理的开始在于智,条理的终结在于圣。智...
北宫锜问道:周朝排定的官爵和俸禄的等级制度是怎么回事呢?孟子答道:详细情况已经不能够知道了,因为诸侯厌恶它妨碍自己,都把那些文献毁灭了。但是,我也曾听说过一些大致情形。天子为一级,公一级,侯一级,伯一级,子和男合起来算一级,一共五级。君为一级,卿一级,大夫一级,上士一级,中士一级,下士一级...
大国土地纵横各一百里,君主的俸禄为卿的十倍,卿为大夫的四倍,大夫为上士的两倍,上士为中士的两倍,中士为下士的两倍,下士的俸禄和平民任小官者相同,其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稍小一点的国的土地为方圆七十里,君主的俸禄为卿的十倍,卿为大夫的三倍,大夫为上士的两倍,上士为中士的两倍,中士为下士的两倍,...
不单单小国的君主如此,即使大国之君也有朋友。晋平公对待亥唐,亥唐叫他进去,便进去;叫他坐,便坐;叫他吃饭,便吃饭。即便是糙米饭蔬菜汤,未曾没吃饱过,因为不敢不吃饱。然而也就做到这个地步罢了。不和他共有天授之位,不和他共治天授之职,不和他共食天授之禄,这不过是士人尊敬贤者的态度,不是王公尊敬贤者应抱有...
万章问道:请问互相交流的时候,要抱持什么态度?孟子答道:毕恭毕敬。万章说:〔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孟子说:尊者有所赐予,还得想想:他得来这礼物合于义呢,还是不合于义?然后才接受,这是不恭敬的,因此便不拒绝。万章说:&ldq...
万章说:如今有一个在国都郊外拦路抢劫的人,他也依规矩同我交往,也依礼节送我东西,这样就可以接受赃物了吗?孟子说:不可以;《康诰》说: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是人人都可以杀掉的。可见这种人是不必先教育就可以诛杀的。这种法律,殷商受之于夏朝,周朝受之于殷商,没有更改;如今这法律更是显赫昭彰...
万章说:然而,孔子出来做官,不是为了行道吗?孟子说:是为了行道。 既然为了行道,为什么又争夺猎物呢?孟子说:孔子先用文书规定祭祀所用器物和祭品,但不用各处的食物来满足文书规定的祭祀〔,所以必须通过争夺猎物来提供祭品〕。 ...
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是因为贫穷。娶妻不是为了奉养父母,但有时候也是为了奉养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该拒绝高官,而居于卑位;拒绝厚禄,而只拿薄薪。拒绝高官,居于卑位;拒绝厚禄,只拿薄薪,怎样才合适呢?去守门打更好了。孔子曾经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他说:只是数字对得上而已。也曾...
万章说:士人不仰仗别国诸侯生活,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不敢这样。诸侯失去了国家,然后才仰仗别国诸侯,这是合于礼的;士仰仗别国诸侯,是不合于礼的。 万章说:君主如果送给他谷米,那接受吗?孟子说:接受。 接受又有个什么说...
问道:君主给他馈赠,他也就接受,不知道可以经常这样做吗?答道:鲁缪公对于子思,就是屡次问候,屡次送给他肉食,子思不高兴。最后一次,子思便挥手把来人赶出大门,然后朝北面磕头作揖拒绝了,并说:今天才知道君主把我当狗当马畜养。大概从此才不让仆役给子思送礼了。喜爱贤人,却不能重用,又不能有...
万章问道:请问士子不去谒见诸侯,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答道:不曾有过职位的人,住在城市,便叫作市井之臣,住在乡野,便叫作草莽之臣,这都叫作庶人。庶人不送见面礼而取得臣属资格,不敢去谒见诸侯,这是礼节。 万章说:庶人,召他去服役,便去服役;君主想要接见他,召唤他...
万章说:为的是他见多识广,为的是他品德高尚。 孟子说:如果为的是他见多识广,那天子都不能召唤老师,何况诸侯呢?如果为的是他品德高尚,那我也没听说过想要和贤人见面却召唤他去的。鲁缪公屡次拜访子思,说:古代有着千辆兵车的国君和士人交友,是怎么样的呢?子思不高兴,...
问道:请问召唤猎场管理员该用什么呢?答道:用皮帽子。召唤老百姓用旃,召唤士用旂,召唤大夫用旌。用召唤大夫的礼节去召唤猎场管理员,猎场管理员死也不敢去;用召唤士人的礼节去召唤庶人,庶人难道敢去吗?更何况用召唤不贤之人的礼节去召唤贤人呢?想同贤人会面,却不依循规矩礼节,就好比要请他进来却闭上门...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的优秀人物才结交那一乡的优秀人物,一国的优秀人物才结交那一国的优秀人物,天下的优秀人物才结交天下的优秀人物。觉得结交天下的优秀人物还不够,便又追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歌,阅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为何许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那一个时代。这就是上溯古人和他们交朋友。
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事。孟子说:王所问的是哪种公卿?王说:公卿难道还有不同吗?孟子说:有不同;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公卿。王说:我请问和王室同宗的公卿。孟子说:国君若有重大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废掉他而改立别人。宣王突然变了脸色。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