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原文】
 
“昔者窃1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2,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3,敢问所安4?”
 
曰:“姑舍是5。”
 
曰:“伯夷、伊尹6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7;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8,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9所愿,则学孔子也。”
 
【翻译】
 
公孙丑说:“从前我曾听说过,子夏、子游、子张都各有孔子的一些长处;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博大精深。请问老师,您以其中哪一位自命?”
 
孟子说:“暂且不谈他们。”
 
公孙丑又问:“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孟子答道:“他俩人生态度不同。不是他所理想的君主,他不去服事;不是他所理想的百姓,他不去使唤;天下太平就出仕,天下昏乱就隐居,伯夷就是如此。服事谁不是服事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天下太平也出仕,天下昏乱也出仕,伊尹就是如此。应该出仕就出仕,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持续做就持续做,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孔子就是如此。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可惜我都没有做到;至于我所希望的,是学习孔子。”
 
【注释】
 
(1)窃:私下,用以表谦虚。
 
(2)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子游、子张,孔子弟子言偃、颛孙师;一体,四肢叫作“四体”,一体就是一条胳膊或一条腿;“皆有圣人之一体”是比喻的说法。
 
(3)具体而微:具备四体,但小一些;这也是比喻的说法。
 
(4)所安:以之安身立命;这里译为“自命”。参见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2.10的《考证》。
 
(5)姑舍是:姑,暂且;是,此。孟子自负,于子夏等,有不屑之意,故避而不谈;下文云“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则似乎以当代孔子自居。
 
(6)伯夷、伊尹:伯夷,与其弟叔齐为孤竹国君之二子,互相让位,终于逃去;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而谏;周既一统,不食其粟,饿死于首阳山。伊尹,商汤之相。
 
(7)何事非君,何使非民:这两句我们译为:“服事谁不是服事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近乎直译。杨伯峻先生译为:“任何君主都可以去服事,任何百姓可以去使唤。”近乎意译。有人说,“何”是“可”的借字,“非君”为“不好的君主”,“非民”为不好的百姓。恐非。“非”在先秦时代,未见这一用法。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8)止:“仕”的反面。
 
(9)乃:“至于”的意思。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242246291 评论 “昔者窃闻之:子夏:心系天下毫无私心而行之有术者孟夫子之后唯周总理一人而已 尚志达道 评论 “昔者窃闻之:子夏:“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侍(事)奉什么的君主(只要称得上是侍奉的),不是侍奉呢?(但要坚守自己的道义所在);役使什么样的民众不是役使(民众)呢?(当然,役使亦要有道。) 5000言492402193 评论 “昔者窃闻之:子夏:这一段译的很到位 守魔 评论 “昔者窃闻之:子夏:没有什么君主是我所不能出仕效忠的,没有什么人民是我所不能发令治理的 5000言729766191 评论 “昔者窃闻之:子夏: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这样的觉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紫渭邪 评论 “昔者窃闻之:子夏:夫子无可无不可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