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原文】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1。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2,无上下之交也。”
 
【翻译】
 
孟子说:“圣人是百代的老师,伯夷和柳下惠便是这样。所以听到伯夷风操的人,贪得无厌的人也清廉起来了,懦弱的人也想着要独立不移了;听到柳下惠风操的人,刻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他们在百代以前发奋有为,而百代之后,听到的人没有不奋发鼓舞的。不是圣人,能够像这样吗?〔百代以后还能如此,〕何况是亲自接受熏陶的人呢?”
 
孟子说:“‘仁’的意思就是‘人’,‘人’和‘仁’合起来说,就是‘道’。”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便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就走——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
 
孟子说:“孔子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是由于与两国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
 
【注释】
 
(1)仁也者,人也:古音“仁”与“人”相同;《中庸》也说:“仁者,人也。”
 
(2)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君子指孔子。《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即是此事。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492402193 评论 孟子曰:“圣人,百:人和仁合在一起就是道,可以理解为“行仁”就是“人之道 風華 评论 孟子曰:“圣人,百:顽夫廉。顽是顽劣,不是贪得无厌,顽的典型是熊孩子,老顽童,不懂事理所以无所顾忌;廉是有廉隅,不是廉洁,近于狂狷的狷,说的是有圭角不圆滑,也就是有个人的某种坚持或原则。 純真丁一郎です! 评论 孟子曰:“圣人,百:分析的不够透彻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