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1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2之心——非所以内交3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4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5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7,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8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翻译】
 
孟子说:“人人都有同情心。先王因为有同情心,于是就有同情别人的政治了。凭着同情心来实行同情别人的政治,治理好天下就像手掌里转动个小玩意一样简单。我之所以说人人都有同情心,道理就在于: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去了,每个人都会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这不是为了要和这小孩的爹妈攀上交情,不是为了要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声誉,也不是讨厌背上见死不救的坏名声才这样的。从这一点来看,人没有同情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推让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便不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首要,羞耻之心是义的首要,推让之心是礼的首要,是非之心是智的首要。人具备了这四种首要的善心,就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般自然。有这四种首要善心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残害那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首要善心的人,若明白把它们都扩充起来,那就会像刚点燃的火苗,〔终成燎原之势;〕刚涌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真的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肯扩充,〔让它自生自灭,〕最终连赡养爹妈都办不到。”
 
【注释】
 
(1)乍:忽然。
 
(2)怵惕恻隐:怵惕(chù tì),惊惧;恻隐,哀痛。
 
(3)内交:内,同“纳”;内交,即结交。
 
(4)要:音yāo,求。
 
(5)非恶其声:赵岐《注》:“非恶有不仁之声名。”
 
(6)端:发端,开始。
 
(7)然:“燃”的本字。
 
(8)保:定。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242246291 评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有尧舜。人之初,性本恶,所以有桀纣。 紫渭邪 评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仁义礼智之性,皆需扩而充之。修身养性,崇德辨惑。 上官青云 评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为人的根本,是为善的发端! 小鱼儿 评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羞恶之心:xiū wù zhī xīn king 评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有善恶之心,则能分辨黑白;有是非之心,则知道怎么办。辨善恶、分是非,人天生有的东西,王阳明称之为良知。 spiky 评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羞恶:耻己不善,憎人不善。本文解释似乎只释一半。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