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原文】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1。’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2;故曰:‘持3其志,无暴4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曰:“志壹5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6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翻译】
公孙丑说:“我冒昧地问问,老师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曾说:‘言语上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心里头如何有善意;心里头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意气感情上如何有善意。’〔我认为:〕心里头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意气感情上如何有善意,是对的;言语上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心里头如何有善意,这不对。因为心中的意志统帅着意气感情,意气感情充斥体内〔并表现在外〕。心中意志到了哪里,表情动作举止也跟着洋溢在那里。所以我说:‘要坚定心中意志,也不要滥用表情动作举止。’”
公孙丑说:“您既然说,‘心中意志到了哪里,表情动作举止也跟着洋溢在那里’,可是您又说:‘要坚定心中意志,也不要滥用表情动作举止。’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心志闭塞,表情动作举止也将随之逝去;表情动作举止闭塞,心中意志也必然受到影响。比如跌倒与奔跑,这主要是身体的动作,但必然影响到思想,引起心志的波动。”
【注释】
(1)“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译文根据的是赵岐的解释。
(2)至、次:至,到;次,止,停留。
(3)持:保持。
(4)暴:乱。
(5)壹:读为“噎”,闭塞。
(6)蹶:音jué,跌倒。
元芳,你怎么看?
- 共有 0 条评论
5000言406358986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或者和一个人交流交往,得不到他言语上的认同,就得不到他内
5000言406358986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回复 雄霸天下 我感觉你的转换有问题,孟子说:人的心中看不
5000言406358986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大家一起交流心得,舒服愉快
守魔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告子曰:人之于己,不得之于己言,则勿求之于己心;不得之于
守魔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暴:急躁:他的脾气很~。露出来;显露:~露。自~家丑。糟
雄霸天下(116313713)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告子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段话
(808962554)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谢谢分享!也谢谢管理员的翻译!
执竞.(774078703)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所谓“言”,指认知而说;所谓“心”,指德性而说,所谓“气”,指
执竞.(774078703)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这一段这里用了赵岐的解释,并不能达孟子本意。欲寻求正解,
上官青云(992850326)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nbsp; nbsp; nbsp; nbsp;不得:是指~不得道理;整句:不得道理的话
Renee(913434953)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翻译准确到位,深入浅出!感谢
spiky(9106480) 评论 曰:“敢问夫子之不:此处的“得”与“求”,究竟是“得”了什么?要“求”什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