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原文】
 
桃应1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2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翻译】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如果瞽瞍杀了人,那怎么办?”孟子答道:“把他逮捕起来罢了。”
 
“那么,舜不阻止吗?”答道:“舜凭什么去阻止呢?皋陶那样做是有所依据的。”
 
“那么,舜该怎么办呢?”答道:“舜把丢掉天子之位看作丢掉破拖鞋一般。偷偷地背着父亲而逃走,傍着海边住下来,一辈子逍遥快乐,忘记了他曾经君临天下。”
 
【注释】
 
(1)桃应:孟子弟子。
 
(2)蹝:音xǐ,亦作“屣”,没有脚跟的鞋子,类似现在的拖鞋。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修己安人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犹敝蹝也弃。管理员,原文漏了个蹝字 風華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为什么要“窃”和“逃”。礼法是在社会管辖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制度,有无罪责是否惩戒,都是在此尺度内才能谈论的,因此作为天子的舜不能干预士师皋陶执法,士师皋陶也不能枉法为天子通融。但是孝悌之情,是比立法制度更为根本的,楼上有人也提到了,说的很对。舜的行为是以孝悌出发,以人子而非人君的身份行动,换句话说当舜决定救父的时候,就已经放弃所有社会礼法身份了,所以不是包庇,但是仍是“犯罪”。虽然如此,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说我放弃社会身份就不会受到社会礼法对行为的追究和惩处,因而必须要“逃”。这个“逃”不是说现在意义上的隐姓埋名当逃犯,而是说逃出人境,去过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生活。不处在人类社会范围之内的事物,也就不会再受到礼法制度下的罪责追究。这是一种很大的代价。孟子认为舜愿意放弃天子身份和社会生活,只是为了保全父子孝悌,正是仁为人始,而舜为至孝,备受之推崇的原因把。相关的孝的问题,也可以同看《论语》里面的“直躬者”的亲亲相隐问题;法律和法外的,可以看古希腊柏拉图《申辩》里苏格拉底谈及自己为什么认罪自尽而不是逃离城邦。供大家参考。 走过咖啡屋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舜父杀了人  带着套 好像不好吧,把天下人放于何处? spiky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舜,即使要逃,也不能“窃”,不解的是何来“乐”?再者,包庇放父,还可能私逃吗?多处不解。 spiky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舜为何要逃? 渑池树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包庇罪。 □□■□ 评论 桃应问曰:“舜为天:狄大人。。。。。。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