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借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原文】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1也;助者,借也。龙子2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3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4,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然5,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6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7:‘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翻译】
 
“古代的税收制度:夏代每家五十亩地而行‘贡’法,商朝每家七十亩地而行‘助’法,周朝每家一百亩地而行‘彻’法。这三法的实质都是十分抽一。‘彻’是‘通’的意思,‘助’是借助的意思。龙子说过:‘田税最好的是助法,最不好的是贡法。’贡法是综合若干年的收成得一个平均数。丰年,谷米撒得遍地都是,多征收一点也不算暴虐,却并不多收。灾年,收到的秸秆连肥田都不够,却非收足那个平均数不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却让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顿,结果连自己的父母都养不活,还不得不借高利贷来交足赋税,最终使老的小的只能到沟壑中去等死,这怎么能算是‘为民父母’呢?做大官的享受世袭的田租收入,滕国早就实行了。〔为什么老百姓却不能有一定的田地收入呢?〕《诗经》上说:‘雨先下到公田,然后再下到私田!’只有助法才有公田有私田。这样看来,即使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
 
【注释】
 
(1)彻:通;意思是,这是天下通行的。
 
(2)龙子:上古之贤人。
 
(3)挍:校,较。
 
(4)粒米狼戾:粒米,即米粒;狼戾,狼藉。
 
(5)盻盻然:勤苦劳顿的样子;盻,音xì。
 
(6)称:举借。
 
(7)《诗》云:诗句引自《诗经·小雅·大田》。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