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3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4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5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6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7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比如有一座小城,它的每一边有三里长,外郭每边有七里。敌人围攻它,却不能取胜。能够围而攻之,一定是得到了天时,然而不能取胜,这就说明得天时不如占地利。〔有时,〕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甲胄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最终却放弃这些而逃走,这就说明占地利不如得人和。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巩固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行仁政的人大家都来帮助他,不行仁政的人很少有人帮助他。帮助的人少到了极点,就连亲戚都背叛他;帮助的人多到了顶点,普天之下都顺从他。用普天之下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战,若要一战,就必然胜利。”
 
【注释】
 
(1)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常用词组。
 
(2)郭:外城。
 
(3)环:围。
 
(4)是天时不如地利:略同“此天时不如地利”;是,代词,意义近于“此”。
 
(5)革:皮革,指甲胄。
 
(6)委:丢弃。
 
(7)域:界限,限定。
 
(8)畔:同“叛”。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