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原文】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1’,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2,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3,东征,绥厥士女4,篚厥玄黄5,绍我周王见休6,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7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8,杀伐用张9,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翻译】
 
“因为杀了这小孩,汤便去征讨葛伯,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富有天下,而是为老百姓报仇雪恨哪。’汤开始征战,即从伐葛开始,十一次征战,无往而不胜,天下没人能与之抗衡。朝东方出征,西夷怨恨;朝南方出征,北狄怨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排后边?’老百姓盼望他,就和大旱之年盼望下雨一样。〔大军征战时,〕做买卖的照常营业,干农活的照样耘田,杀掉那个君主,抚慰那些百姓,正像及时雨落下呀,老百姓非常高兴。《书经》上说:‘等待我王,王来了我们不会再遭罪!’又说:‘谁敢不服从,周王便东行讨伐,来安定这地方的男男女女;他们在筐中放上黄色黑色的束帛,请求介绍和周王相见,以得到荣光,做大周国的臣民。’当地官员们把黑色黄色的束帛装满筐子来迎接〔周的〕官员,老百姓提着饭篮和酒壶来迎接士兵,这次出征只是要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除掉那残暴的君主罢了。《泰誓》上说:‘我们的威武要发扬,攻到商纣的疆土上,杀掉那凶狠的豺狼,把该死的砍个精光,这功绩比汤还辉煌。’不实行王政便罢了,如果实行王政,天下的人都要抬起头来盼望,要拥护他来做君主;齐国楚国纵然是庞然大物,又怕什么呢?”
 
【注释】
 
(1)载:开始。
 
(2)徯我后:徯,音xī,等待;后,王。
 
(3)有攸不惟臣:有攸,有所;攸,所;惟,为。赵岐《注》:“攸,所也。”朱熹《孟子集注》:“有所不惟臣,谓助纣为恶,而不为周臣者。”《孟子译注》说:“旧注把‘攸’字当‘所’字解,恐误。根据甲文和晚商金文都有攸国之名,故【翻译】作攸国。”逢彬按,“有攸”经籍中多有,其后往往接谓词性结构,仅因甲金文中有“攸国”,似不足以推翻故训。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4)绥厥士女:绥,安抚,安定;厥,其。
 
(5)篚厥玄黄:篚,音fěi,一种竹编容器,此处是用篚盛物的意思;玄黄,束帛之色,这里指布帛。
 
(6)休:美。
 
(7)《太誓》:即《泰誓》,《尚书》篇名,今已亡佚。
 
(8)侵于之疆,则取于残:侵于、取于,《尚书》中动词后多用一“于”字;之,此;残,残贼之人。
 
(9)杀伐用张:用,因而;张,展开。
元芳,你怎么看?